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发布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规程正式发布后,每个消费者都可在第一时间查询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到底好不好,不仅倒逼车企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还将极大提高保险业的话语权。未来,对安全性能不高的车辆厘定更高的费率将成为常态。”11月16日,在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在京联合举行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发布会上,中保研总裁贾海茂说。
当天,中保研和中国汽研首次对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进行披露和介绍,并发布了指数实施方案。
“汽车安全指数是零整比的继承和扩展,将有效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构建更透明、更公平、更合理的汽车消费环境。同时,借助于保险业海量的承保端和理赔端的数据信息,让真正拥有良好安全性能的汽车能享受到更优惠的保险费率,进而有助于整个商车改革的进程,同时还可倒逼车企优化设计,降低汽车安全配置减配现象的发生。”贾海茂表示,一旦该指数的规程正式落地,不仅可以为消费者购车养车提供更多参考,还可提升车险服务水平,为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提供更多技术支撑,让车险费率的厘定与车辆安全挂钩。
据悉,自2014年该项目启动以来,中保研和中国汽研的联合工作组便围绕车、人、人车交互等立体交通场景中与车损和人伤等相关的风险因素,充分研究了汽车工业强国的消费市场和技术发展历程,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摸底测试,凝结成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该体系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4个维度,分别从汽车保有环节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等方面,以指数为呈现形式,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角度客观评价车辆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经济性。
总体来看,前3个指数旨在对事故后的汽车安全性能进行衡量,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则是着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向智能和网联发展,新的车辆辅助安全技术不断出现,可以在危机发生之前,对驾驶者进行预警,甚至可以在预警无效时,无需驾驶者介入即可实现车道保持、减速或者停车等避险措施,极大提升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而这也对汽车保险承保理赔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该细分指数在参考IIHS自动紧急刹车测评规程的基础上,对安全辅助装置的事故防止有效性和损伤减轻有效性等功能及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实际上,保险业介入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在车险成熟的国家已为常态,而此次指数的研究虽然借鉴了国际成熟经验,但更多的则是紧贴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对此,中国汽研副总经理万鑫铭举例称,RCAR的低速碰撞标准设定为15公里/小时,但此次指数的研究则不会拘泥于此,项目组将根据保险业在理赔时的数据,筛选出中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行驶速度作为测评依据。
“测评规程将于2017年底前正式发布、2019年正式实施。但鉴于指数体系框架下的4个指数具有独立性,因此,研究工作将秉持‘成熟一个,用好一个’的原则,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有序应用。”中国汽研董事、总经理李开国表示,为更好地支撑指数工作的持续发展,两家研究单位组建了来自保险行业、汽车行业的专业研究团队,筹集了专项研究资金,形成了北京、重庆分工协作的两个研究基地,分别以低速和高速碰撞为主开展试验评价,通过全面、长效的资源保障,保证指数体系工作开展的客观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赵广道)
- 上一篇:台公布“7•19”火烧游览车事件赔偿情况 [2016/11/21]
- 下一篇:人保寿险:寿险转型,又一次重构 [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