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喜迎春天
编者按:新春伊始,互联网保险领域好事不断:全国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和泰人寿正式开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互联网保险,融资的融资,创业的创业,这也为2017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开了个好头。
□记者 苏洁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312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3.2%。相对于2015年68826万人,普及率为50.3%。从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正在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接受度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近年来,与互联网挂钩的创业项目风生水起。然而在市场竞争和资本寒冬下,互联网保险行业却呈现出一番春意盎然的景象。
互联网保险“开门红”
2017年伊始,保险业迎来几大利好消息:保险上了春晚、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九类保险、全国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开业、创业公司拿到大额融资,等等。
近年来,保险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场合出现,同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于保险、保险从业者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此同时,保险公益广告以及电视宣传片等各种公众教育形式,也使得民众对于保险的认识逐渐提高,主动了解和购买保险的人们越来越多,国民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上了春晚,无疑是对保险重要性的肯定和保险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鞭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保险业积极拥抱互联网,求新求变,一股“互联网+保险”的改革春风迎面吹来。
春之伊始,万物更新。互联网为保险业带来了生机。在2月5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所提到的九类保险中,互联网保险作为其中之一项首次现身。在六部分第29条“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这些都为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奠定了政策纲要。
资本寒冬 保险融资“热”
2月6日,第三方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最惠保宣布成功完成上亿元B轮融资,由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投,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跟投。据了解,2014年底成立的最惠保,在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4轮融资,在互联网保险领域鲜有。资本寒冬下,为何保险融资不减反而增?
“互联网资本嗅觉是敏锐的,同时也是挑剔的,资本有资本的逻辑。”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王世宏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一直持续关注着互联网保险的风口,从众安保险设立开始,我们就去思考这样的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型究竟能够为整个保险业带来多大的冲击,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领域内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经过过去几年在保险行业和互联网领域的探索,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多的心得。”
上述人士认为,互联网能够从很多方面给保险带来改变,无论是从产品、营销、定损乃至未来对于整个产品根本性变化上,都会有很多影响。
具体来看,首先,互联网对于产品的创新。现在一些保险公司基于以前的基础推出一系列创新型产品,比如运费险、延误险、虚拟产品保险,这些随着新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市场规模取决于新经济和旧经济,无论是寿险还是财产险,都已经有了长期的发展,它对于旧经济的产品设计相对是比较完善的,对新经济的产品设计肯定是不够的,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是基于这些新的领域的探索。
“基于新的数据推出新的产品,比如贷款保险,由于大数据的产生,以前不能很好计算概率的情景现在可以算出一些概率,设计一些保险产品。随着这几年大数据积累非常迅速,未来几年基于这些大数据在很多领域可以计算它的发生率,可以有新的产品出现。”王世宏坦言。
其次,互联网对于保险展业的创新。过去几年,大家基于众保的方式进行查勘定损取得了进展,但是通过众保方式进行展业,对于小保险公司业务共享、实现规模经济可能比较快,但是,能否包括大型保险公司,如果可以的话,这样的业务可能获得非常好的发展。而目前来看,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发展。
第三,互联网对于产品定价的创新。主要是对于寿险产品精细定价和对产险产品的精细定价。随着个人数据大量增加,对于个体风险的大数据识别能力有可能会显著加强,个体的差异定价能力可以提升。“最近一两年我们提出车险的概念,希望针对每一个车险可以根据它的风险程度进行差异化定价。将来会不会基于每一个个人寿险,根据它的行为,对它的定价也能够更加差异化。这样的情况下,拥有足够多的数据公司可能会取得先机。”王世宏如是说。“基于以前的理解,尤其在财产险范围内,数据基本都集中在大公司手里,如果没有非常良好分享的公司,数据还集中在原有大公司手中,对互联网公司后面的创业相对是困难的。现在有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包括特定垂直领域的公司,他们也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对于我们识别个人风险行为特征也会有一些帮助,这些数据和原来保险数据的结合,对于原来保险产品差异化定价和个性化服务推进也会有一些好处。”
第四,互联网对于保险营销的创新。从历史发展来看,包括中国互联网实践以及其他国家保险销售实践来看,互联网主要还是适合销售比较标准的财产险产品和寿险产品,这类产品在互联网会成为主要渠道。因为这样的产品整个价值链由保险公司提供,互联网最主要的是提供流量,而在流量的获取上,流量是相对比较标准化的商品,相对标准化的产品销售上,大的公司还是有一些天然的优势,比较标准的寿险产品,最近几年销售量也很大。
最后,互联网对于保险组织形式的创新。过去几年,众筹保险开始出现。这种非商业化运营如何能够扩大规模,如果没有非常强有力的组织,只靠相对业余的众筹,这个规模怎么样做大是需要观察的点。“对于财险来讲,未来的物联网技术和AI技术对保险比互联网大得多,主要是物联网对保费定价会产生大的影响,它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精确。对于无人车长期的影响,它会使车的数量发生变化以及车的出险概率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两方面都会对于未来十年财产险产生重大影响,这个影响会比互联网大很多,也需要业界从现在开始关注和寻找机会。”王世宏表示。
对于互联网和AI人工智能对于保险的持续影响,王世宏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一是保险基于概率,如果某一领域确定性增加,对于保险的生意形态可能会产生影响;二是保险基于事故,事故由于某些原因减少也可能会有影响。
他认为,对于寿险来说,会有一些长期的影响:第一,人均寿命的不断提升,过去几十年,我们每一年人均寿命提升三个月,这会对死差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如果有大量理赔审核可以自动化,对于销售、理赔、费差也会产生影响;第三,对于销售渠道日益互联网化,对于车险这样综合运营的成本竞争也会产生影响。
另外,在他看来,大小公司都有机会。寿险公司依靠人来销售,产险需要网络价值链,短时间内很难有变化。大的保险公司因为拥有数据、网络和规模,在价值链可以重构之前仍然有竞争优势。但互联网和AI对于保险公司长期的形态和运营会产生本质的变化,只有充分理解技术发展趋势才有可能成就新的保险生意。
消费升级助力互联网保险发展
复星昆仲资本董事总经理杨绍东认为,各个领域都存在不同的机会。“我更看好互联网保险的领域是能对整个经济、人口、消费大的趋势几个叠加起来比较吻合的环节上。”
“我个人比较看好健康险。健康险产品的特点,从现在消费升级来说,大家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变得更富足了,对自己个人的身体状况更看重了;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短期内老龄化还是个突出的问题,整个国家支出上,很多个人的健康开支没有办法单纯依靠社保来承担。所以,商业的健康险会是很多人配置的选择。”上述人士补充道。
随着互联网给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带来的各种变化,健康险也有比较多的机会把里面带来有益的变化整合到一起。比如移动互联网带动与健康、生活管理有关的App大量出现,包括健身、人体健康指数监测等等,通过社群,大家互相鼓励,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类的行为导向与保险精算数据,以及出现风险的概率彼此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健康险这个领域实际有机会把刚才讲的几个技术上的提升带来的机会,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有效把这几个结合点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这是我比较看好的。”杨绍东表示。
- 上一篇:去年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38% [2017/2/15]
- 下一篇:保险家们对于“保险姓保”的理解 [201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