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车险 做大“非车”——中国太保资本市场开放日活动记
9月24日,中国太保继成功发行GDR、在三地上市后首次举行资本市场开放日活动。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携高管队伍悉数亮相。
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车险综改问题,顾越表示,“车险综改其实也是在倒逼保险公司转型,考验险企集约化的能力。”
顾越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保费增量险种分布较为均衡,健康险和农险取代车险成为保费增量的最大来源,个人客户及政保类业务成为重要的增长动能,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品质管控与结构调整,公司整体业务的盈利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针对太平洋产险如何应对近期的车险综改,太平洋产险总经理助理席于林表示,车险综改后,整体保费下降幅度较大,预计赔付率会大幅度上升。从近一个星期的落地情况看,商业险保费较大幅度下降,但同时费用率也在下降。长期来看,车险经营会逐步趋于稳定,目前时间尚短情况还不是很明朗。
顾越表示,“此次车险综改一方面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中心;另一方面也倒逼保险公司提高集约化程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价格更低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改革给行业带来的影响,顾越认为,三大核心能力决定公司是否有能力应对:
第一是直达客户的能力。按照目前改革的思路,如果没有很好的直达客户能力,在未来竞争当中压力会非常大。第二是集约化的能力。车险综改后,保险公司需要全面提升集约化能力。
第三是以最优的服务来为客户提供最佳保障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今后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就体现在服务能力的高低。
顾越认为,如果这三个方面做好、做到位了,险企在市场竞争中就能处于绝对的领先优势,且在未来会走得更远、更稳健,这也是太平洋产险近年来转型的重点。
据悉,在车险业务方面,太平洋产险在直通客户上做了很多尝试,加速了科技应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凸显。在科技支持下,公司车险客户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续保业务已经成为车险增长的主要动能。从整个公司经营看,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加大风险监测、控制与品质筛选等领域的科技投入。太平洋产险先后建立了风险雷达、大灾指挥室、天眼系统、e农险、太好保等涵盖多个产品线的科技应用,逐步建立起风险数字化管控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太平洋产险整体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29.8%,达到287.1亿元。太平洋产险和安信农险共计实现农险原保费收入62.74亿元,同比增长45.6%,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顾越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保费增量的险种分布较为均衡,健康险和农险取代车险成为保费增量的最大来源,个人客户及政保类业务成为重要的增长动能,产品结构趋于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品质管控与结构调整,公司整体业务盈利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从业务结构来看,非车占比不断提高,从2018年的约25.3%,上升至2019年的29.9%,到2020年上半年,非车业务占比达到37.4%;此消彼长,车险占比降至七成以下。太平洋产险转型总监、董办主任陶蕾表示,“公司已初步实现了增长动能转换,逐步形成以车险为基石、非车险为主体的发展态势,并不断提升非车险‘顶梁柱’关键作用。”
对于非车新领域的布局,顾越透露,一方面,始终坚持与经济要素走向相匹配的方向,确保增量的可持续优化。另一方面,深耕风险管理能力,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 上一篇:喜迎元宵节——德州中心支公司开展 “品元宵·猜灯谜”活动 [2021/3/8]
- 下一篇:中国太平洋保险:构建“保险+科技+健康+医养”生态圈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