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从社区安全到金融反诈普及教育,“守护者行动”结出平安中国硕果

2021-12-28 15:25:41

“小伙子,你现场一讲,我立刻明白了那些骗子们的套路。”

在河北承德某小区,一场声情并茂的防诈骗公益讲座正在进行中,一位志愿者模仿着诈骗人员与一位老人对话,他的讲解幽默诙谐,引得现场居民笑声不断,老人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了网络防诈骗知识。

这是今年“平安守护者行动”进社区公益讲座一幕。2019年,中国平安启动了“平安守护者行动”,行动包含“种子计划”“安心公益圈”“平安互联”“平安培训”四大模块,通过上线安全课程,线下走进社区宣传等活动,以志愿服务助力安全文明城市建设,以此输出智库型、科技型、平台型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平安经验”。

3年时间,中国平安发挥金融和科技、医疗、产险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为客户和社会带去更温馨的服务,践行公益责任,让金融更有温度。因为这份初心与使命,中国平安一直致力于教育、安全、健康、环保、扶贫等公益行动,经过多年持续的耕耘,志愿者们已形成了平安特有的公益服务意识,平安人也将公益做到了每个需要的地方。

平安,守护一份安全

安全是每个人都关注的焦点,自然灾害、金融诈骗、交通安全、突发疾病等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隐患。如何加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生命救援和防范金融诈骗知识普及宣传,成为“平安守护者行动”的首站工作,在不同城市社区,你都可以看到平安志愿者的身影。

在绍兴,中国平安联合绍兴塔山街道罗门社区,以绍兴传统曲艺莲花落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普及宣传防骗反诈知识。

在杭州,中国平安启动万花计划公益创新项目,根据所在社区自身的多样化需求,以小型、高频的公益方式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解决社区问题。

在北京,中国平安与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共同发起主题为“有温度的守护 全方位的平安”的反诈宣导活动。活动以北京电视台金融安全知识节目《蜜蜂计划》录制为依托,通过生动的小品、脱口秀、情景剧等表演形式,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网贷和征信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公众宣传。

在遵义,中国平安在定点帮扶村——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当阳村开展了“平安守护者行动 温暖黔行”金融知识进乡村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中国平安每到一个城市,就结合当地实际,复制衍生出“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海口模式”,助力提升居民灾前风险防范能力,全力参与各地安全文明城市建设,助力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治理体系,为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据了解,这些颇具地方特色、别开生面的公益讲座已经在全国各地落地3万多场,线下触及超200万人次,线上覆盖超1亿人次。

平安,守护一份健康

2020年8月的一天,清晨的阳光刚刚在大地上晕染开,一辆平安“移动健康检测车”就迎着朝阳开进了凉山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当地贫困村民送去免费的健康体检、远程问诊服务及医药物资。

“我今年62岁,活到这个岁数,还是第一次做体验。”一位刚做完胸透检测的村民感叹道。一天的时间,志愿者们安排村民们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血压、X光、内科和外科的多项检测,并为他们定制了健康档案,为相关病症给出了科学的健康建议。

作为平安“三村工程”健康扶贫项目中重要的一环,移动健康检测车每天都奔波在不同的地方,广西百色、四川凉山、云南昭通、江西寻乌、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在他们到达过的地方,村民们都像这位62岁老者一样,获得了平安对他们的健康关爱。

通过“平安健康守护行动”项目,组织移动健康检测车深入贫困乡村组织体检,免费进行脏器疾病和肿瘤常规筛查,覆盖贫困地区人口11万余人。同时,针对乡村基础医疗设施及人才培养提升等难题,为他们捐赠了医疗设备,升级贫困地区乡村卫生所1,228所;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训村医11,843人。

一位村民欣慰地说,“平安来了真平安。”群众的认可激励了平安人的当仁不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平安一马当先、上下同心、全力以赴,仅2020年就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客户及一线医疗机构提供逾180亿资金支持。科技抗疫方面,平安好医生率先推出抗疫24小时线上义诊,疫情高峰期累计访问量达11.1亿次,平安医保科技派遣移动CT影像车驰援武汉,平安智慧城为国家相关部委、多地政府提供疫情预测、复工复产等科技平台。公益抗疫方面,2020年平安集团累计捐资捐物逾1.8亿元。2021年初,新冠疫情反复,平安旗下多家专业公司及机构,从保险保障、线上服务、医疗资源等方面积极行动,支持河北、东北等地区的抗疫工作。

平安,守护一份教育

“机器人,和我长得一样吗?”“机器人能听懂我的话吗?”

在广东河源紫金县为龙窝镇莲塘小学上的“科学素养课”,孩子们两眼冒光,充满好奇地向志愿者问个不停。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用“实验包”拼装出了探测车模型:银色的机身,两扇黑色的翅膀缓缓打开,似乎就要驶向一个未知的宇宙。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战果”,听着老师讲解这台自研模型的妙用,兴奋得竖起了大大的“V”型手势。

如果说,地理环境阻隔了外面的世界,那中国平安就是把更广阔的世界带进大山,他们发起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着眼于科技教育薄弱的农村小学,以教育帮扶、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为核心内容,通过对乡村小学智慧教育设施的硬件提升、师资力量的软件培训、长期及短期支教的阶段帮扶等内容,帮助乡村学生提升科技素养。截至目前,平安已升级贫困地区乡村小学1054所(包括援建的114所平安希望小学),培训村小教师14110名,惠及贫困学生30余万。

不仅在边远山区,中国平安把教育公益惠及到了全国儿童身上,他们关注特殊儿童的人文关怀;他们进社区帮助儿童养成读书好习惯;他们发起运动竞赛跑出孩子们的健康体魄,平安教育所到之处,只为中国未来充满后继力量而努力。

平安,守护一份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就是为人类未来发展储备后劲。”

2021年12月,中国平安方面宣布,“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项目正式启动,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公园为第一期落地区域。项目计划第一年实现支持100位生态守护者及栖息地改造,守护1000个动、植物物种,守望10000平方公里土地。

经过实地调研,“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形成了“1+N”执行模式,即:1个生态守护者群体,N种支持方式;1个关键物种,N种所在地生物物种受益;1个国家公园,满足N种社区发展需求;1个支持模式,N个国家公园或地区因地制宜实施;1个关键项目,N家企业共同参与等。以“1”为本,关联不同的社群、物种、企业,联动更多社会资源做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平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人和生物的多样性,这个方案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又能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而“双碳”目标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平安认为:万物和谐共生,是对环境最好的守护方式。

平安,守护一份温暖

2021年5月18日,“推进全球贫困治理 促进现代化发展”主题论坛上,一批由四川凉山州彝族妇女们手工制作,充满民族文化特色又兼具时尚感的手包和手工艺品,吸引了参会嘉宾的注意。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来自一个温暖的名字“妈妈的针线活”,是中国平安发起的扶贫公益项目,于2020年8月在四川凉山启动,通过旧衣回收、非遗设计、手工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让彝族妇女通过灵活就业实现脱贫增收致富。此前,这些妇女基本在家里带孩子、种庄稼,每年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但是通过参加“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凉山妈妈人均增收2500元。

此项目不仅提高了凉山彝族妇女的生活水平,还把彝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推向了世界。而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也将公益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中国平安的公益行动,从彝族妈妈的手作中传递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从安全知识讲座中传递着“公益无小事”认真态度,从“国家公园”项目传递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笔者欣慰地发现,公益的概念不再是盲从,不再是大范围无目的捐赠,它已成为一种有更多人参与、共同成长的社会体验。

在平安志愿者心中,他们如此积极、持续投入其中,来自于公益的伟大意义。一位志愿者说,“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孕育出一连串动人的故事:你对贫困妈妈伸出援手,拯救的是一个个温暖的家庭;你为孤寡老人做健康体检,感谢你的是在外打工的儿女;你为孩子们捐赠的书籍,会成为山里孩子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当他们长大学有所成时,又会在无形中激励更多人努力进取……”

公益是一粒种子,她为社会培植下美好;公益是一种信仰,她为平安人塑造了人生价值;公益是一份推动,他鞭策人成长,从而有更大能力去帮助他人。在平安人眼中,公益是他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每个员工的日常践行。当公益在一线员工心中扎根,才能真实看到身边人的需要,才有了平凡且真诚的行为。服务每个微小的瞬间,将服务他人作为工作信仰,这样的公益行为才是可持续、可传递的爱,让每个人都因真实流动着的爱而动容,从而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诞生于深圳的中国平安,在商业成就上不断成就自我,成为世界财富500强第16位的综合金融集团。在公益的践行路上,中国平安也以实际行动诠释“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使命,担当企业社会责任,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做你我生活中的守护者,为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