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电子时间银行问世 中国平安借前沿技术创新公益互助形态动
12月20日,全国首家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电子时间银行在青岛正式启用。该电子银行平台以平安医保科技的“城市一账通” APP为独家技术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志愿服务搭建“时间交换”平台,志愿者将服务时间记入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时间银行,当自己或家人朋友需要帮助时,可以支取个人账户里的时间,获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平安集团还致力于将该模式深度运用于平安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中,颠覆单向输出的常规志愿服务模式,创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互助形式,以利人利己的价值导向打造具有志愿者内生动力的公益循环生态。
依托前沿技术打造电子时间银行
据悉,该电子时间银行以平安医保科技的“城市一账通” APP为独家技术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志愿服务搭建“时间交换”平台,与电子时间银行签约的志愿者,通过申领“城市一账通”App电子社保卡进行实名认证,开通本人时间银行账户后,即可实现志愿服务时间的记录、存取、查询、转让等功能。签约的志愿服务基地可通过“城市一账通App”发布服务需求,志愿者从线上承接服务项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经人脸识别签到后提供服务,活动结束后由基地进行确认和评价,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运行管理机制。后续志愿者需要求助时,可通过兑换个人账户中的“时间币”获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
平安医保科技董事长兼CEO高菁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依据志愿者服务的特点和平安医保科技的业务专长,双方围绕赋能志愿者,服务、开发和运营电子时间银行开展的合作,将为青岛市志愿者服务开创新的发展局面。同时,作为人社部电子社保卡项目的主要合作方,平安医保科技还将助力青岛电子时间银行模式向全国推广。
据了解,“电子时间银行”技术平台运用了智能认知、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以攻克传统志愿服务管理流程中的弊病和痛点。在志愿者身份识别方面,运用精准度高达99.8%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快速进行面部特征、微表情识别,从而完成志愿者的身份验证和线上签到,当志愿者承接服务时,仅需经过“刷脸认证”方可开展志愿服务。针对志愿者服务普遍存在的任务零散、服务周期长、间歇性和偶发性等特点,平安医保科技利用具有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作为技术保障,以确保志愿服务记录的真实、有效、可追溯。在数据承载和挖掘方面,电子时间银行通过构建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志愿服务管理效率低、持久性不强等问题,还可运用数据整合、分析和挖掘等手段,实现公益领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化、透明化,并将志愿服务和人社部门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填补数据空白,解决过往数据掌握不全面、缺乏真实性管理等痛点,未来随着数据的线上化和结构化,将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和“智慧人社”建设。
创新互助模式打造志愿服务生态
人社领域相关专家表示,“电子时间银行”通过将志愿服务的流程全面线上化,有效增强了对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管理,强化服务链的价值转化。同时,通过打造以时间货币为介质,“当下储存、未来支取”的存兑模式,打破了志愿服务历来单向性的特点,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式创新,利人利己的双赢价值导向激发了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力,有助于扩大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据平安集团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电子时间银行的技术提供方,平安集团正探索将该公益互助模式深度运用于平安志愿者体系的管理之中。通过将该技术模块植入平安集团公益平台——“三村晖”APP中,平台上的注册志愿者即可获取专属的“时间币”账户,并通过完成平台的公益任务包来获得对应的时间货币,供未来支取受助时间所用。该负责人表示,平安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创新,激发客户、公众和内部员工参与公益的动力,让志愿者不仅仅是在单向输出服务,也在为自己未来的公益受助而储备,进而打造出一个拥有内生动力、循环往复的公益生态体系。同时,该技术平台的成熟度和开放性也为后续向外部公益组织、机构的输出与赋能提供了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始终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社会公共议题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日前,平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乡村留守儿童开发了可实现与父母即时视频通话与在线视频学习的“加马互动一体机”,利用科技的力量,让父母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不缺席,让优质资源在基础教育环节不缺位。此外,平安还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产业扶贫及公益捐赠中,通过将资金来源、使用流程进行全程上链,以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上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 上一篇:获奖!山东平安产险在保险创新星火计划中获优秀创新奖 [2018/12/25]
- 下一篇:中国平安增设并聘任联席首席执行官 [2018/12/25]